安溪茶书屋 - 言情小说 - 权倾天下后我重生了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36

分卷阅读136

    瑶,你说,未来会如何呢?”桓露喃喃问。

她的年纪比王瑶书小上一些,前些日子才同崔家儿郎定了亲,没想到没过多久,父亲便要她和母亲伯母还有未出嫁的姐妹一起离开洛阳。

她们走了,可同王家不同,桓家男儿都还留在洛阳城,身负要职,若是真出了什么事...

桓露忍不住担心。

时局紧张,王瑶书也不敢肯定未来如何,只能道:“桓家叔叔伯伯心中一定有所打算,再说,也不一定会那么糟。”

“是啊,就凭那些胡人,怎么可能真能打到洛阳城,更不可能攻破洛阳了。”桓露捏着袖子,脸上勾起一个勉强的笑意。

她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。

“若是...”桓露有些失神,“若是父亲他们可以跟我们一起走就好了...”

哪怕是放弃桓家在洛阳城多年经营,放弃至高无上的权势,只要他们能平安,桓露觉得,那也是值得的。

只是桓家终究没有王家的决心,他们不愿为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可能性,放弃手中权位。

事实上,有不少人都在背后暗暗嘲笑王家举家离开洛阳的举动。

离开洛阳容易,再想要回来,可就不那么简单了。

甚至王家离开,在朝堂上腾出了不少位置,颇有些人在背后窃喜。

外面打得再厉害,有再多军士血染沙场,对于洛阳城中的高官贵人们来说,也不过就是奏报上一串冰冷的数字。

乐坊中歌舞声依旧,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,并不见少,仿佛天下还是一如既往的太平。洛阳城的宴会一场也不见少,席上觥筹交错,欢笑之声通宵达旦。

王瑶书抿着唇,她心心念念着平安的那个人,也还在洛阳。

离开前他们见了最后一面,他还是那么温和有礼,祝她一路平安。

王瑶书握住桓露的手:“那不过是最坏的结果,一定不会是最坏的结果。”

“十三哥还在军中...”桓露回握着王瑶书的手,仿佛这样就能从她身上汲取一些力量,“我真怕,真怕到了那一天,十三哥也要上战场...”

比起建功立业,桓露更希望桓陵平安。

至于和她订婚的崔家郎君,桓露虽与他相识,却也仅止于见过几面,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旁的便没有更多了,对于他倒说不上多担心。

王瑶书心中也是苦涩,这乱世到来之际,她们这些女子,便如无根浮萍,除了担心,什么也做不了。

两个人依偎在一处,桓陵靠在王瑶书怀中,嘶哑着声音道:“若我是男儿身,便能上阵杀敌,也不必等在这里做无用的担心。”

便是死,也能同他们死在一处。

可现在,她唯一能做的,便是早早离开洛阳城,以免在未来成为父兄们的拖累。

王瑶书轻轻拍着桓露的背安慰,眼中满是黯然。

另一边,裴清行在收到信后,同家人一道深谈了一次。

裴正只觉得洛阳城破的揣测甚是无稽,当然也不愿为此离开。裴元也是一般想法,裴清行却突然开口,言道并非全无可能。

裴家其他人这才知道,裴清知的老师元微公,于卜算一道上颇有造诣,算出天下大劫将至,这才广收门徒。

为求安稳,早日离开洛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。

商议之后,裴正辞官,同裴元一道回河东老家去,待天下安稳,再回来也不迟。

同王家相比,裴元和、裴正走得很低调。裴正在朝中官职并不算太高,因了萧明洲的缘故,徐后有意将他边缘化,这两年在朝中的存在感便越来越低。

裴清行和裴清知没有离开,裴清行入了军中,做了后勤的军需官。

身在其中,他才发现,大魏兵卒有多不易。

徐后上位之后,并没有刻意削减军费。按理说,这些军费分下去,足够大魏上下所有将士都配上一身盔甲与趁手的兵器,便是难有荤腥,有个温饱还是足够的。

只是这军费拨下去,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手,最后到了各军将领手中连一半也不足。

正直些的上官便不忍心再克扣,如数发下,可这也是不足的,军中的都是青壮年的汉子,最是能吃。没有办法,便只能自己在军营旁边开垦了田地,自给自足,勉强也能过得去。

遇到那刻薄的将领,不仅给属下吃的如猪食,还要在兵士的饷银上剐一层油水下来。

因而大魏军中默认的一件事,便是报空饷,为的便是分到自己手里的银钱能多一点。

裴清行开了库房,军中采买的军械,铠甲是锈蚀的,长刀脆得一折就断,再一问,采购的人是大将军的亲戚,他采购的对象,也是他一家的亲戚。

一股怒气直冲头上,他前去求见大将军,却被打了几个哈哈之后请了出门。

裴清行离开的身影有些寥落,耳边能听到大将军府的下人窃窃私语,也不过是嘲笑他不识趣罢了。

嘴边扬起苦笑,裴清行突然觉得,蓁蓁信中所担心的并不假,护卫洛阳的禁军都尚且如此,那四方军中,又是何等状况。

大厦将倾,又岂是一二人之力能扭转乾坤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 今天有喝到桂花酒酿小丸子*^_^*

☆、第九十八章

昭明四年夏,魏军接连败退,刘邺所率大军势如破竹,一路向洛阳而来。

屋漏偏逢连夜雨,在半个魏地陷入战火之时,之前因南地受灾而起又被强行镇压的起义隐隐又有了再燃的苗头。

各地大多兵力都被抽调去阻截刘邺,便是地方官吏感受到水面下的波涛汹涌,也只能粉饰太平,只求维持表面的平静。

但在朝廷又丢了一州之地的消息传来时,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举起了反旗。

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,接二连三,四方都有了起义军,其中更有不少大魏地方掌兵的将领,打的旗号便是清君侧。

要清的,自然就是代行皇权的徐后。

她恼怒地撕了有关的奏报,恨不能立时将这些胆大包天的叛贼都赐死。但大魏军士主力如今都还在阻击刘邺,根本腾不出手来收拾这些人。

见徐后脸色阴沉,殿中侍候的宫女内侍齐齐跪了下去,敛眉屏声,只怕发出一点不该有的声响被拖下去。

徐后站在殿中,急促地喘着气,当日她同刘邺联手时,何曾想到今日局面。

她当然知道刘邺野心勃勃,却不知他的野心远不止一个匈奴,他要的是整个大魏!

当时的徐后怎么也不会想到,大魏在胡人的铁骑下,竟是不堪一击。几十年前,李炎正当壮年,命齐豫领兵,轻易便将匈奴打得丢盔弃甲。

他扶持刘邺登上匈奴王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