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溪茶书屋 - 耽美小说 - 半生为奴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94

分卷阅读194

    号称得其真迹,如若拱壁。巧的是,宫里也有收藏他的画作,那卢峰做说的溪山泛艇图,这会子正藏于武英殿秘阁中。

容与挑了挑眉,林升见状笑着探问,“大人怎么打算?其实我瞧着那东村先生的画委实不错,画的也是江南风光,按这等笔力放在武英殿也不为过。要不,您跟万岁爷请旨,换了他的画回来不就行了。”

不过是私下里寻点新鲜玩意,求而不得也犯不上执着,容与摇头说不必,“宫里藏品一向只有进的,并没有出的,何况是和人交换,既然他不愿,也就算了罢。”

林升却有心成全,“可那卢峰好像真是个爱画之人,他那样想求一副平山画作,大人何不满足他一下,借他一观便即收回也不行么?”

说得轻巧容易,世人很少能对心爱之物不存一点占有之心,一见之下,恐怕更难放手。

“不然,还有个法子。”林升咧嘴,露出点狡黠的坏笑,“大人许久没动笔了,不如临一副给他看看,以您的画工,足以乱真。再者说了,他不过是想看一眼,大人您的摹本也算是当世佳作,虽是仿品,日后恐怕也是冯本兰亭序似的,值得后人追捧。您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?”

容与本来阖目养神,听见这话,睁开眼,淡淡笑看他,“你是说让我用一副假画,去骗了他的真画来?”

林升忙摆手,解释道,“这怎么能算是假画呢?既然宫规如此,他这辈子反正是见不着那副溪山泛艇图了,索性就让他看看惟妙惟肖的摹本呗,也算是全了他的夙愿。您没听见他方才对我说的,好像这辈子看不见那画,都死不瞑目呢。您就当发发善心不就结了。”

轻声一笑,容与起身,拍了拍他脑袋,“想都别想,趁早打消这个念头,这事儿就此作罢,你也不许背着我私自和他交涉,明白么?”

林升一向对他奉若神明,虽觉得可惜,也忙不迭点头,“您吩咐的,我一定照办。我懂得分寸,您放心就是。”

知道他分得清轻重缓急,容与一笑命他下去了。打发了林升,他闲坐一刻,开始收拾桌案,整理文房之物,不意在架子上找到了一卷被他封存已久的传世名作,清明上河图。

就好像一个故人,忽然出现眼前,那画展开来的一瞬,前尘往事跟着扑面袭来。当日他陪秦若臻在养心殿等候沈徽,她说过的话言犹在耳,甚至她手捧黄公望的写山水决,蹙眉细看时的模样也都历历在目,所有的画面都像是昨天才刚刚发生。

然而那已是天授元年时的事了,那时候,他还只有十六岁。

于是再度拿出那卷清明上河图,铺陈在案上,趁着心无挂碍,他取了一枚冰麝置于错金香炉中,又添了少些檀香香料。不过须臾,袅袅碧丝缭绕飘散,绕过画有郭熙幽谷图的小山屏,弥漫房中。

窗外雨丝风片蒙蒙,房中屏山半卷余香,他闭目良久,再度提笔蘸取了漆烟墨,凝神在这卷清明上河图上写下拖欠了许久的题跋:余侍御之暇,尝见宋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,观其人物界划之精,树木舟车之妙,市桥村郭迥出,神品俨真景之在目也。不觉心思爽然,虽隋珠和壁不足云贵,诚稀世之珍矣,宜珍藏之。时天授十六年岁在丁酉仲夏,提督西厂兼掌印司礼监太监,淮阴林容与跋。【注】写罢搁笔,转头望向窗外漫天细雨,长舒了一口气。

如今的他,已然有勇气写下这些字,心中不再感到惶然,也没有惴惴不安。什么千秋功名、身后评议,其实都不能和在这卷万世传承的画作上留下几行字迹相比。心里头是畅快的,因为那代表着,他终于放下所有关于自身的顾虑,彻彻底底地收下沈徽的肯定和爱意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 【注】乃无耻作者剽窃冯保之作,再无耻的说一声致敬。

当初虚虚实实写这幅画的时候,就想着会有这一天。有兴趣的盆友们不妨去瞧瞧冯大伴在清明上河图上留下的真迹,这人字好,学问好,弹琴好,做琴也是一绝,玩政治手段当然就更好了,同为太监,冯是形而上的统治阶级,后期九千岁反而更接地气,时常为劳苦大众代言和士绅阶层死磕~是真的勇士

第117章团圆夜

兴建水师学堂一事落停,容与总算可以略微舒缓些,只是太子年纪也不算小了,按国朝规矩,到了可以出东阁听翰林筵讲的时候。

这样大事自然还得他来安排,偏巧沈宇近来也极安分,举凡见面对他都是和和气气,面上看不出一点敌意。容与心里想着,那孩子一贯心机深沉,忽然做出友善态度自不能全信,倘若因此掉以轻心,说不准哪一天不知不觉就着了他的道。

内书堂一向归司礼监管,容与从中仔细挑选了几个成绩出挑,品行端正的小内侍,亲身督导一番,随后提拔去太子身边侍奉。年轻的小内侍乍见本司掌印,又得了耳提面命,个个心内都很明白,只把自己当成是提督太监私臣,有关于太子出阁的一举一动,当事无巨细呈于长官案前。

于是太子听筵讲时虽不必容与侍奉,但内里的故事他却知道得一清二楚。譬如眼前摊开来的秘奏,上头正写着太子与翰林讲师这日议起盐铁论的一番对话。

太子起先认真聆听,其后笑问,“世人有诟病武帝穷兵黩武,不惜违背圣贤之道,重利而轻德,凡此种种皆始于盐铁官营,那么先生以为,与今日相比有何异同?”

讲读微微怔了下,“若是相似,官府都有涉足工商,有类均输、平准二法,所收财税多用以佐助边费。”

太子又问,“那么先生以为好或不好?你们读书人一向对这政令私存不满吧。倘若再来一场辩论,先生觉得,且不说其余人,内阁枢部中人该站哪一边?”

讲读想了想道,“大约是中立,然则不能剥夺民间经营过甚,官商,究竟非治国本务。”

“哦?那么为何还要中立呢。”太子追问,“是碍于天威,还是碍于朝中某个得罪不了的势力或是人?”

说罢旋即一笑,“不该为难先生的,孤换一个问题,请先生说说看,历代皇帝最注重什么?”

讲读沉吟良久后坦言,“无非集权二字。”

“那么权和利哪个重要,有了权如何能不逐利?偌大一个帝国,运转起来哪处又不需钱,国库空虚,说白了什么都是空谈,孤再问先生一句,如今常有人说藏富于民,这个民,究竟是何人?”

不等对方回答,太子已笑着讲出答案,“不外乎是各大家族士宦官绅,舆情最汹涌,反对最激烈也是这群自诩为民的人,